日本丰满岳乱妇在线观看_少妇精品揄拍高潮少妇_国产乱子伦三级在线播放_女人扒开屁股爽桶30分钟免费_野花大全日本免费观看_性夜影院爽黄a爽免费视频_亚洲av极品无码专区亚洲av_国产女同疯狂作爱系列_狼人青草久久网伊人_性欧美德国极品极度另类

河南省富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歡迎您!   富通新能源服(fu)務熱線(xian):(賀經理)
富通新能源 > 資料 > 政府資料 > 杭州市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一)

杭州市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一) 木(mu)屑顆粒機(ji)|秸稈顆粒機(ji)|秸稈壓塊機(ji)|木(mu)屑制粒機(ji)|生物(wu)質顆粒機(ji)|富通新能源 / 13-01-11

 杭州市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
(2010-2015年)
 
新能源產業是國民經濟戰略性、先導性產業,對拉動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推動工業轉型升級、突破能源瓶頸約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國家把新能源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重點發展,相關部委已推出或計劃推出一系列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新能源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基于此,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編制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新能源產業發展方向,優化空間布局,加強政策引導,對集聚國內外要素資源,實現杭州新能源產業又好又快發展、推進工業轉型升級、打造低碳城市具有重要意義。
本規劃對新能源產業的界定參照國家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質能及新型電池等。
本規劃根據《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的意見》、《關于杭州市加快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由“點”到“面”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文件精神編制,并與《杭州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2007-2010)》、《杭州市域城鎮總體規劃》、《杭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杭州市生態環境功能區規劃》、《杭州市產業發展導向目錄》、《杭州市太陽能光伏等新能源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09-2013)》等相銜接。規劃期限為:2010-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發展背景和基礎條件
(一)新能源產業發展態勢
新能源廣闊應用前景已經打開。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是世界各國應對日益嚴峻的能源和環境危機的普遍戰略選擇。進入21世紀,市場和政府引導企業加快新能源技術的開發,技術實用性進展顯著,最關鍵的是新能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即將突破新產業和新技術廣泛應用的障礙。在太陽能光伏領域,晶體硅電池仍是市場主流,伴隨著技術的日益成熟,生產成本的逐步降低,歐美國家應用量穩步增長。薄膜電池發展迅速,有望成為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市場調查公司DisplaySearch在Q3太陽能電池產能資料與趨勢季報中指出,2009年度全球薄膜太陽能電池產能將達3.58GW,產能增速將超過300%,占全球太陽能電池總產能的比重從2005年的5%提高到20%;在風電設備領域,大型化、變速運行、變漿距及無齒輪箱成為新的趨勢;新能源汽車蓄勢待發,鋰電池作為當前最佳電池類型將受益高速增長;生物質能、潮汐能、地熱能等無污染能源大規模利用在即。
我國參與國際新能源產業競爭的態勢相對有利。當前新能源產業還處于技術積累突破的階段,相比于其他多數產業,我國與國外技術差距較小;新技術、新裝備的快速涌現,特別是海外留學人員攜技術歸國創業,既有的競爭格局較易突破,為我國新能源產業實現“彎道超車”提供了可能。按照傳統的看法,中國汽車工業盡管整體上較之歐美國家落后30年左右,但在動力電池、電傳動等新能源領域差距不過5年左右。
國家力推新能源產業有序發展。國家將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定位于促進消費、增加投資、穩定出口的重要結合點和調整結構、提高國際競爭力的現實切入點,正在制定發展規劃;先后在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風力發電上網電價、太陽能光電建筑應用和生物質能開發等方面出臺扶持政策。
眾多省市把新能源產業列為戰略性產業。江蘇、上海等省市制定了產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扶持措施,浙江省于2009年5月11日發布了《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光伏等新能源推廣應用與產業發展的意見》(浙政辦發〔2009〕55號),推動了國內新能源產業與應用的蓬勃發展。地區間產業要素資源的爭奪也異常激烈,目前我國太陽能光伏發電集中在西北、東北、華北和南部沿海地區,風力發電主要集中在西北大部、華北北部、東北北部、青藏高原腹地和沿海地區,生物質發電則集中在人口稠密的東部沿海地區和中部省區。
(二)杭州新能源產業現狀
1、現實基礎
已形成一定的產業規模。近年來,杭州市新能源產業“從無到有”,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據企業調查統計,目前杭州市有從事新能源產業的企業140余家,以太陽能光伏為主,同時涉及風電、新型電池、潮汐能及核能等多個領域, 2009年新能源產業銷售產值約100億元,其中太陽能光伏產業約35億元,風電設備產業約30億元,新型電池產業約18億元。
產業鏈不斷完善和延伸。杭州市太陽能光伏產業已形成了以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為核心產品,包括多晶硅提純、硅棒制造、切片拋光、太陽能電池與組件生產、太陽能薄膜電池研究與生產、光伏發電系統與應用、相關專業配套設備(材料)制造等在內的較完整的產業鏈;風電設備零部件種類齊全,包括塔桿、塔座、機艙、扭力板、剎車盤、軸承座、齒輪箱、法蘭、風葉、輪轂、調速電機等,以整機為核心形成了一定的風能產業鏈。涌現一批骨干企業。通過民營企業轉型升級、鼓勵海外優秀研發團隊創業和引進國內大集團合作,已在多個領域培育出一批骨干企業。太陽能光伏領域有正泰太陽能、舒奇蒙光伏、萬向太陽能、浙大桑尼能源等,風電領域有運達風力、東方電氣(杭州)公司、天馬軸承、前進齒輪等,在新型電池領域有萬向集團,在生物質能發電領域有杭鍋集團等一批在各自領域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
已初步形成一定實力的產業創新能力。杭州擁有浙江大學硅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萬向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等一批涉及新能源開發的科研院所和人才基地;引進東方電氣等國內相關領域一流企業,特別是近年來在太陽能薄膜電池方面從海外引進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研究團隊,以及創建的龍焱能源、太能硅業、上方能源、喜瑞能源、嘉遠格隆等企業,極大增強了杭州在新能源領域的研發實力,為我市新能源產業實現“彎道超車”創造了條件。
已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產業集聚區塊。太陽能電池及組件主要集中在蕭山區、高新區(濱江)、杭州經濟開發區、錢江經濟開發區;風電設備主要集中在蕭山區、錢江經濟開發區和桐廬縣,新型電池產業主要集中在蕭山區和西湖區,生物質能、潮汐能、核能設備主要集中在蕭山區和桐廬縣。
2、優勢條件
政策扶持力度較大。市委、市政府已確定把新能源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點領域來抓,高度重視引進海外研發團隊和高水平投資項目,引導創建新能源產業基金,積極推行“陽光屋頂示范工程”,研究制定新能源產業發展及推廣應用扶持政策,加強政策資源整合,加大扶持力度。
投資創業和人居環境優越。杭州是“東方休閑之都”、國際著名風景旅游城市,素有“精致和諧、大氣開放”的人文精神。目前杭州市正在實踐“和諧創業”,打造“生活品質之城”,市委、市政府先后出臺了支持企業自主創新“1+10”配套政策等系列措施,在財稅、創新平臺、融資擔保、知識產權、自主品牌、人才培養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
省會城市服務功能比較完善。杭州是浙江省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也是全省高新技術產業中心和現代服務業中心。技術轉讓、教育培訓、貸款擔保、融資中介、市場營銷和管理咨詢等現代服務業發育比較充分,2008年末各項存款余額超過11000億元,有66家上市公司,登記備案的創業風險投資機構28家(實到注冊資本金17.89億元),具有大規模資本運作的載體,能夠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中介服務。
民營企業活力充沛。杭州通過不斷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民營經濟呈現出跨越式發展態勢。2008年,杭州市民營企業的數量、實收資本和營業收入等各項指標已居全省第一,有73家民營企業進入全國民企500強,連續6年位居全國城市首位;部分已經完成了資本、人才、管理和經驗積累的民營企業正在謀求新的發展,特別是民營企業與海外研發團隊的合作,將為杭州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市場空間比較廣闊。杭州所在的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經濟發達,人口眾多,地方政府和居民收入較高,具有較大范圍應用新能源產品的消費能力。這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也吸引眾多國內外大企業集團在此競相投資。
3、制約因素
杭州新能源產業在較快發展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總體上起步較晚,缺少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龍頭企業,與國內先進地區比較尚有較大差距,主要問題表現在:一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總體上還不突出我市新能源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不少企業是近兩年從傳統行業轉型而來,多數在經營管理、資本運作、技術開發等方面相對欠缺,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在與國內外優勢企業抗衡中處于不利地位。二是產業鏈發展不均衡多數企業主要從事技術要求相對較低的加工業務,分布在產業價值鏈高端的企業較少,對整個產業的帶動引領作用有限。三是高端人才還很缺乏除了少數海外歸國人才外,由于高校科研機構相對缺乏,造成能解決科研和生產實際問題的中高級科技人才十分匱乏,由此導致的創新能力欠缺已經成為我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
二、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圍繞打造低碳城市目標,形成新能源產業的核心競爭優勢,以特色化、規模化、國際化為方向,以良好的創新體系和優越的投資環境為支撐,充分發揮民營經濟體制和民資充裕優勢,以開放集聚資源要素為途徑,創新創業孵化為重點,有限目標,重點突破;依托骨干項目帶動作用,以太陽能光伏、風電設備、新型電池等產業為核心,積極開拓核能、潮汐能、生物質能等領域,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較大市場份額的高附加值產品,構建集總部基地、研發、試驗、信息、制造、銷售總部、培訓等功能于一體的高附加值新能源產業鏈,把杭州建設成為國內有重要地位的新能源產業基地,使新能源產業成為杭州新一輪經濟發展的戰略先導產業和未來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二)基本方針
——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新能源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政府要把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優化產業發展環境相結合,強化產業發展中的主導力,在資金、土地以及應用等方面給予相應扶持,整合科技資源、促進產學研合作,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進產業健康發展。
——堅持集聚開發,后發先至。把開發區和工業功能區作為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平臺,引導企業向優勢區塊集聚,合理規劃布局關聯項目。強化集聚區塊研發、培訓、融資等服務功能和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統籌產業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合理規劃內部功能分區, 實現“生產與生態平衡,發展與環境和諧”, 推進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生態化發展。
——堅持開放引進,創新突破。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堅持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相結合,大力扶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有成長優勢的研究成果加快產業化推進步伐,構筑自主知識產權標準體系。大力引進國內外企業、研究機構和中介服務機構,通過合資合作、配套協作、戰略聯盟等方式加速外地資本本地化進程,增強對本地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帶動作用。
——堅持項目帶動,重點跨越。發揮杭州比較優勢,集中有限資源,聚焦有限優勢領域,重點發展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品,以關鍵領域取得突破帶動新能源產業鏈整體競爭力不斷提升。堅持以大項目統攬新能源產業優勢領域跨越式發展,著力推動本地優勢企業與國內外大集團合作,引進海外優秀研發團隊產業化項目。
——堅持示范應用,協同推進。結合低碳城市建設,制造與應用互動,推進太陽能光伏發電等一批新能源應用示范項目,逐步培育從裝置成套供應、工程設計到建筑施工的系統能力,擴大新能源產品在城市公用設施和居民生活中的應用。
(三)發展目標
到2015年,新能源產業發展具備相當規模,建立起比較完整的產業技術支撐平臺與產業配套體系,空間布局顯著優化,初步建成國內一流,國際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新能源產業研發、制造和應用示范基地。
2015年主要預期目標
——產業整體規模快速增長。到2015年,全市規模以上新能源產業力爭實現銷售產值1000億元。其中太陽能光伏產業實現銷售產值約400億元,形成2000兆瓦左右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生產能力;風電設備實現銷售產值約300億元,形成300萬千瓦整機制造能力;新型電池實現銷售產值約150億元;核能、潮汐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熱發電設備等領域發展迅速,總量顯著提高。
——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進一步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建設,骨干企業平均研發經費占銷售收入比重力爭達到5%,建成若干國家級和省級科技創新平臺,國家重點扶持高新技術企業超過50家;在太陽能薄膜電池、太陽能電池關鍵制造裝備、大功率風電設備、新型動力鋰電池等領域關鍵技術和高端產品開發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擁有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份額高、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拳頭產品。
——組織結構更有競爭優勢。加快培育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核心競爭力強、主業突出、行業領先的大企業集團和大批科技型中小企業,形成大中小企業緊密配合、專業分工與協作完善的產業組織體系。到2015年,培育年銷售產值超100億元的企業2—3家,年銷售產值超50億元以上的企業3—5家,年銷售產值超10億元以上的企業15—20家,上市公司超過3家。
——空間布局顯著優化。新能源產業加快向相關開發區或工業功能區集中,杭州市新能源產業園初具規模,空間集聚效應進一步凸現。到2015年,杭州市新能源產業園內規模以上新能源產業力爭實現銷售產值700億元。
——示范應用全面推進。加快實施“陽光屋頂示范工程”、“十城千輛”等新能源應用示范計劃,通過示范項目應用促進產業發展,爭取應用光電發電的公共建筑、企業廠房、住宅小區等屋頂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累計實現太陽能光伏綜合應用規模達到50兆瓦,使杭州成為省內綠色能源應用的主要基地。
展望到2020年,全市新能源產業總量再上新臺階,力爭規模以上新能源產業銷售產值達到2500億元,新能源廣泛應用于生活、生產、交通等領域,建成國內一流,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研發、制造和應用示范基地。
三、產業發展導向
(一)全力推動太陽能光伏產業做大做強
依托“海歸”研發團隊和民營資本結合,以電池及組件研發和產業化為核心,向配套材料、關鍵裝備和中下游應用產品等方向延伸,完善從硅料、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到系統集成、電站工程總承包的完整產業鏈,積極開拓國際國內市場,努力打造國家級太陽能光伏產業基地。
1、硅材料、硅片。積極扶持硅提純新技術的研究開發,盡快形成產業化,鼓勵電池及組件龍頭企業與資源優勢突出的中西部地區合作建立原料基地。鼓勵發展大面積超薄硅片和漿料回收利用技術,加強對熔鑄、剖錠及切割等關鍵技術創新,提高熔錠容量,降低硅片厚度,減少硅料損耗。重點扶持太能硅業物理法硅提純技術的研究開發,形成1000噸6N太陽能多晶硅原料產業化生產;加快矽昶綠能源1000噸6N太陽能多晶硅原料生產線項目建設。對應用傳統工藝的高純多晶硅項目,原則上不再布設新點。
2、電池及組件。積極鼓勵企業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加大對高效低成本晶體硅電池及組件封裝工藝關鍵技術和新材料研發與產業化,提升電池光電轉換率,降低生產成本,做精做強產業鏈中游,限制低水平重復建設。著眼全球光伏技術發展新趨勢,大力支持非晶微晶硅薄膜電池、單晶硅薄膜電池、碲化鎘(CdTe)薄膜電池、銅銦鎵硒(CIGS)薄膜電池等新一代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生產,爭取在薄膜電池領域成為國內領先的生產基地。重點扶持萬向太陽能、舒奇蒙、綠華能源、集美、浙大桑尼、博新太陽能、首科科技、艾諾基等晶體硅電池建設,推進正泰太陽能、天裕光能、普尼太陽能、龍焱能源、上方能源、喜瑞能源、嘉遠格隆等薄膜電池項目建設。
3、系統集成。以建筑一體化太陽能光伏組件和集成系統為重點,加強光伏系統集成技術和控制器、逆變器等相關產品的研發。重點扶持正泰太陽能、萬向太陽能、浙大桑尼、諧平科技、龍馳幕墻、中南幕墻等企業發展,推進光伏技術應用。
4、專用設備。高度重視太陽能光伏生產關鍵設備制造,加快設備研發,全面實現國產化。重點推動上方能源薄膜太陽能生產設備、浙大圓正單晶生長爐等項目建設。
5、配套產品。積極推動太陽能電池用光伏超白玻璃、背板、EVA膜、封裝材料、密封材料等配套產業的發展。重點扶持福斯特、聯龍電子、博新太陽能、國泰密封、和合玻璃、奧特昇等企業發展。
(二)大力引導風電設備制造業高水平發展
積極推動傳統電力設備制造企業加快向新能源設備制造轉型,大力引進國內外大型風力企業和研究中心,以風電成套機組設計和組裝為核心,帶動風電關鍵零部件發展,建設國內重要的風電設備制造基地。
1、風電機組。加快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提升兆瓦級以上成套機組設計研發能力,重點發展大功率雙饋式發電機組、直驅式發電機組和液壓式主傳動發電機組設計制造等關鍵技術;積極開發質量穩定、方便實用的家用風電整機。鼓勵風電機組企業從單一制造向工程總承包以及風力電站開發方向延伸,積極參與國內外大型工程建設,帶動制造水平提升。重點推進東方電氣新能源設備(杭州)有限公司直驅式永磁風力發電機組、浙江運達風力發電工程有限公司年產100萬千瓦的兆瓦級風力發電設備研發及生產基地、杭州誠泰風力發電設備有限公司聚風型小型風力發電機組等項目建設。
2、關鍵零部件。引導機械加工類企業積極參與風電配套件發展,重點開發高速齒輪箱、機艙、輪轂、底盤、主軸、回轉支承、葉片等關鍵配套件,形成與大功率風電機組發展相配套的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重點推進杭州前進風電齒輪箱有限公司1.5MW及2MW風力發電齒輪箱、杭州大莊地板有限公司大型竹材風力發電葉片、浙江佳力風能技術有限公司2MW直驅式風力發電機組關鍵部件、通用電氣亞洲水電設備有限公司風電發電關鍵部件、浙江天馬軸承股份有限公司風電軸承等產品開發及產業化項目建設。
3、控制系統。重點開發變頻、變漿控制、驅動設計制造技術、數字化風力發電場調度控制技術和并網控制系統等關鍵技術和產品,形成自主制造能力。重點推進浙江潤豐能源工程有限公司能源工程設備產業基地(兆瓦級聯動型風力變頻器)項目等建設。
(三)加快實現新型電池規模化發展
抓住新能源汽車即將大發展的機遇,依托骨干企業和大項目,以大功率、高能量動力鋰電池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為重點,加強正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電芯等電池核心件配套生產,以及電池模組及電池管理系統的開發,引導產業鏈上下游密切合作,不斷提高動力鋰電池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建立較為完整的動力鋰電池產業鏈;積極發展閥控密封蓄電池、鎳氫電池等其他新型動力電池;全面貫徹實現清潔生產,加強廢棄物回收利用,打造國內新型環保型動力電池制造和研發中心。重點推進萬向集團AH鋰離子動力電池技改項目、賽恩斯(杭州)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動力鋰電池項目、杭州賽諾索歐電池有限公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及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的產業化、浙江南都電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閥控密封電池生產線項目等建設。
(四)積極培育核能、潮汐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熱發電設備制造業
把握我省核電站建設、城市生活垃圾發電和未來沿海潮汐能資源開發的機遇,依托大型電力設備制造和機械加工基礎,積極推動傳統能源設備制造企業開展核電機組、潮汐能機組設備、生物質發電鍋爐以及核心配套零部件的研究和制造。依托資源適度發展太陽能熱發電設備。重點推進東方電氣新能源設備(杭州)有限公司核電機組和潮汐能機組項目、浙江富春江水電設備有限公司大型潮汐發電機項目、杭州鍋爐集團有限公司生物質爐項目等建設。
根據國家和省、市有關《產業導向目錄》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改委等部門關于加強全省工業項目新增污染控制意見的通知》、《杭州生態市建設規劃》等要求,特別是結合國務院《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若干意見的通知》,對于無新技術運用的低水平重復建設的晶硅制備、硅片生產和小功率風力發電設備等項目進行必要的限制;對工藝技術落后,不利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不利于資源和能源節約,需要督促改造和禁止新建的生產能力、工藝技術、設備及產品,要限期改造升級;對投資在所屬區塊不宜生產的新能源企業要求限制向適宜的開發區或工業功能區搬遷。
四、產業空間布局
立足現有產業基礎,適應杭州城市功能調整布局要求,按照有利于促進研究開發與產業化聯動發展,產業集聚集群發展,產業城市生態相互協調的要求,以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為主要載體,引導產業要素資源向相應區塊集聚發展,優化產業空間布局,著力構筑“一核、兩點、多區”的空間布局框架,“一核”即杭州市新能源產業園,是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核心區塊,制造、研發和孵化功能兼有,綜合發展;“兩點”即杭州高新區和錢江經濟開發區,是杭州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支點;“多區”即市域其他有條件發展新能源產業的特色集聚區。
(一)做強“一核”
在杭州制造業發展的主平臺——大江東新城統一規劃建設杭州市新能源產業園,規劃總面積約9.73平方千米,以大規模先進制造功能為重點,積極吸引新能源產業化項目和國內外新能源企業大項目集聚發展,成為杭州市新能源產業核心制造基地。考慮到大江東新城約500平方千米的開發建設空間和多個開發主體的現狀,新能源產業園采取“一園多塊”布局,分為空間有一定隔離的江東、臨江、前進等三個新能源發展區塊,產業發展適度錯位。
江東工業園區新能源發展區塊。東至縱四路、錢江直河,南至江東一路,西至靖江路,北至江東三路、江東五路,規劃用地面積3.73平方千米,其中工業用地3.04平方千米。依托海外研發團隊與民營骨干企業、創業風險投資公司的合作,積極發展高效能晶硅電池及組件、新一代薄膜電池、電站集成系統和專用制造設備。充分發揮萬向集團等骨干企業的帶動作用,重點發展鋰離子電池以及磷酸鐵正極材料、隔膜、電解液等核心件,形成較為完整并在國內有較大影響的新型電池產業體系,并加強與汽車電機、電控以及電傳動動力總成的聯動發展,共同推動電動汽車產業發展。依托現有基礎適度布局發展風電床板、輪轂、齒輪箱等風力發電機組關鍵部件。以區塊內制造廠房作為載體,全面推廣屋頂太陽能發電,積極推動光伏發電應用。
臨江工業園區新能源發展區塊。東至經十路,南至緯二路、規劃支路,西至經四路、前進路,北至江東一路、規劃道路,用地面積4.38平方千米,其中工業用地2.88平方千米。依托引進東方電氣等國內外知名的發電設備制造企業,重點推動風電成套機組和關鍵零部件做大做強,加快發展潮汐能和核電設備制造;適度發展晶硅材料,積極發展高效低成本晶硅電池及組件、新一代薄膜電池等關鍵技術和產品,支持組件封裝工藝關鍵技術和新材料的研發和產業化;順應電動汽車工業發展的態勢,依托引進大型汽車項目發展與之配套的新型電池產業。
前進工業園區新能源發展區塊。東至地塊邊界,南至臨鴻東路,西至豐樂路,北至新一路、濱江二路,用地面積1.62平方千米,其中工業用地1.20平方千米。以太陽能光伏產業為核心,注重光伏建筑一體化等應用類新產品和配套產品的開發,建立從薄膜電池及組件到光伏產品應用的產業鏈;發揮國家級開發區現有的品牌、技術人才和產業配套優勢,引進發展其他高附加值、高技術、低消耗的新能源項目。
(二)扶持“兩點”
杭州高新區。按照打造杭州市主城區經濟發展的“主引擎”、全市乃至全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大孵化器”、創新能力強的示范區的要求,充分發揮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集聚科技、教育、人才資源豐富的優勢,以浙江大學、杭州師范大學、浙大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杭州國家留學生創業基地、高新區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等為依托,增強新能源領域核心關鍵技術自主研發能力,建設一批為新能源研發產業化服務的專業孵化器,努力成為全省新能源研發的核心和創新型企業孵化的重要基地。依托正泰太陽能、浙大桑尼等現有產業基礎,提升產業層次和規模水平,建設技術領先的全市太陽能光伏產業示范區。
錢江經濟開發區。加強與國內外大公司在新能源技術領域的合作,積極推動“中節能·杭州能源與環境產業園”和“杭州新加坡低碳科技園”建設;引進多晶硅原料提煉新技術,大力發展高轉換率晶硅太陽能光伏電池及組件,加快薄膜太陽能電池研發生產,積極發展單、多晶硅電池、非晶硅薄膜電池生產設備及全過程自動化控制等關鍵技術和設備,積極利用公共設施建設太陽能光伏示范電站,形成較為完備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體系,成為杭州太陽能光伏產業的重要基地。依托浙江運達等骨干企業的風力研發、生產基地建設,積極發展具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風力發電設備及關鍵零部件制造,建設“風力發電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成為杭州風力發電設備的重要組成之一。
(三)培育“多區”
積極扶持其他有條件的開發區和工業功能區,依托特色優勢和現有基礎有選擇地發展新能源產業,成為杭州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的重要拓展區。
余杭經濟開發區。積極推動太陽能集熱發電站設備研發、制造,并規劃建設大型塔式太陽能聚熱發電示范電站帶動電站設備規模化發展,爭取成為國內重要的太陽能集熱器制造基地。依托設備制造及鑄鍛行業基礎,積極發展風電、潮汐能和核電設備關鍵零部件生產制造。
西湖科技經濟區塊。按照高科技、高門檻、高質量、高稅收的要求,增強新能源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研發能力,建設新能源產業孵化器。同時,在之江區塊,可充分利用閑置礦山,作為太陽能光伏等新能源發展的生產基地。
江干區丁橋鎮機電功能區。依托鍋爐、壓力容器等大型成套設備發展生物質燃燒鍋爐、焚燒鍋爐、高效氣化裝置、熱解液化裝置等生物質發電關鍵設備。
臨安市高新園、橫畈工業功能區。以太陽能電池膠膜生產及太陽電池封裝為主要方向,適當延伸產業鏈,成為杭州太陽能電池膠膜和電池制作專業生產基地之一。積極培育和發展空氣源熱水器等新能源產品。
富陽市江北工業平臺區塊。積極引進單、多晶硅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培育和壯大風力發電關鍵零部件生產制造項目。
桐廬縣鳳川-江南新城區塊。依托電力設備制造和技術開發實力,積極由大型水輪機組向風能、核能、潮汐能設備等新能源領域延伸發展,成為有特色的新能源設備制造基地之一。積極培育發展新型電池產業。
五、重大培育工程
實施示范基地創建、龍頭企業培育、創新能力提升、產業國際合作、應用推廣示范等工程,全面提升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規模和水平。
(一)產業基地創建工程
集中力量全面推進杭州市國家級新能源產業基地建設。杭州市新能源產業園各開發主體要盡快確定啟動區塊,完善產業園的道路、供電供氣、給排水等配套基礎設施,注重專業孵化器和專業性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產業集聚環境,按照產業發展定位著力引進大企業、大項目,形成骨干企業和配套企業相互協同的產業格局,盡快形成產業集聚優勢,爭取盡早獲得國家部委授牌,樹立杭州市新能源產業發展標桿。
建設若干省級新能源特色產業基地。推動錢江經濟開發區、余杭經濟開發區和臨安橫畈工業功能區、桐廬鳳川-江南新城區塊的新能源產業特色化、規模化發展,努力成為省級新能源產業基地。
(二)龍頭企業培育工程
推動創新型企業規模發展。組織實施新能源創新型企業培育計劃,根據技術、市場前景和企業管理規范確定培育重點,在財政補貼、項目融資、土地供給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創造條件推動企業早日上市,力爭到2015年新增上市公司3家,形成年銷售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6—8家。
大力引進央企和跨國集團。主動跟蹤國內外新能源產業重點區域和重點企業的發展動向,結合杭州市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籌劃、論證、篩選建立重大產業項目儲備庫,加強對重點項目的包裝和推介,有針對性地主動上門聯系。力爭到2015年再引進5—10家央企和跨國集團投資,形成年銷售產值超100億元的企業1—2家,年銷售產值超50億元以上的企業1—2家,年銷售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4—6家。
引導大型民企發展新能源產業。充分利用省內科技資源豐富和區位條件優越的條件,引導省內大型民營企業利用杭州創新創業平臺轉型發展新能源產業項目,尤其要支持以股權收購等方式直接介入中小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或技術成果轉化,加快產業化進程,在傳統優勢行業骨干企業中培育出一批跨行業的大型新能源企業集團。力爭到2015年引進發展民營新能源大項目15個,形成年銷售產值超100億元的企業1—2家,年銷售產值超50億元以上的企業2—3家,形成年銷售產值超10億元的企業8—10家。
大力培育名牌企業。增強企業創牌意識,引導企業按照國際通行標準進行生產經營,鼓勵企業參與國家或國際行業標準的制訂,通過提供補貼和申報服務支持企業爭創名牌,力爭培育出一批中國名牌產品、馳名商標。
(三)創新能力提升工程
提升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實力。引導在杭的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高校和中國聯合工程公司(杭州)等科研機構加強新能源領域學科的建設,規劃建設杭州師范大學新能源學院和杭州市新能源研究院。引導中國節能投資公司、中科院電工所、中科院半導體所在杭設立研發中心。依托正泰太陽能、萬向、東方電氣等重點企業,積極爭取國家在我市布局太陽能薄膜電池、鋰電池、大型風電(核電)電力設備等領域的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支持新能源領域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
建立并完善公共技術創新平臺。以現有高校、研究院的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和骨干企業技術研發中心為依托,加強省市合作以及與國家級科研機構的技術合作,在薄膜電池、風電設備、新型動力電池等方面共同組建或引進一批以共性關鍵技術開發為重點,具有較大規模、多學科綜合交叉、創新能力強、開放運行的公共技術創新平臺。
大力發展專業孵化器。鼓勵和支持骨干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組建一批專業孵化器(新能源產業科技創業服務中心),推動各專業孵化器的資源信息共享、分工協作,努力構建規模化的孵化器網絡體系。
建立學術交流平臺。依托杭州優越的生態休閑環境和新能源產業特色優勢領域,舉辦中國(杭州)新能源產業論壇,根據我市新能源產業發展需求,選擇相關主題,邀請國際一流專家講學、開展學術研討,搭建國際一流學術交流平臺。
(四)產業合作工程
深化境外合作領域。借助好引進的海外華人“研發團隊”,積極與美國等國家和中國臺灣、香港地區的研究機構和風險投資機構合作;大力引進國際著名跨國新能源企業在我市建設產業化項目和設立研究機構;支持我市新能源企業吸引國際風險投資,鼓勵新能源企業海外上市,拓寬融資渠道,在海外建立研發中心;積極吸引國際知名新能源領域專家、學者和海外留學人員到杭州工作、講學或開展研究工作,擴大國際合作范圍。以具有比較優勢的新能源產品為重點,對我市新能源企業產品出口、申請境外注冊給予支持,大力拓展國際市場。
加強長三角產業合作。貫徹落實國務院《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重點加強與上海高校、研發機構、專業孵化器和跨國公司的合作,引進優秀研發成果進行產業化;積極推進與無錫、南京等城市在太陽能光伏、風電設備等領域的戰略合作。
推進相關產業間協作。在硅材料、新型電池材料領域加強與國內有關地區的產業上下游協作;引導我市裝備制造業加大對重大新能源裝備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強光伏等新能源企業與建筑、房地產企業的合作,發展低能耗的新能源建筑。
(五)應用示范推廣工程
擴大光伏并網發電試點示范范圍。積極推進“陽光屋頂工程”建設,重點實施建筑屋頂光伏并網電站試點示范項目,努力爭取國家、省光伏發電項目的并網指標,引導和鼓勵我市光伏企業投標競爭國家光伏發電示范項目,積極拓展國際國內市場。
城市公用領域廣泛應用光伏發電。在城市建筑物、公共設施等建設與建筑物一體化的屋頂光伏并網發電電站。在道路、公園、車站等公共設施推廣使用光伏電源路燈照明,擴大光伏發電利用量,積極拓展光伏產業發展市場空間。
城市公交推廣新能源汽車。結合“十城千輛”計劃,在城市公交體系中大力推廣使用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建設網絡化的新能源供應基礎設施系統,為新能源汽車大規模推廣創造條件。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發揮市新能源產業發展領導小組的統籌協調作用,整合市經委、發改委、建委、科技局、財政局等部門資源,形成推進新能源產業合力,建立合理的管理機制,加強對全市新能源產業發展工作的指導,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的重大問題,認真做好規劃的具體落實,切實抓好重大項目的組織推進。
(二)加大產業政策扶持力度
增加財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對現有工業和科技相關專項資金(包括:技術改造[含工業信息化]、新型重化工業、重大科技創新、技術創新、循環經濟、高技術產業化、海洋經濟、信息服務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等)進行整合,市財政按不低于15%的比例安排7000萬元資金,專項用于太陽能光伏等新能源重大成果產業化和技術改造、關鍵技術和產品的研發等投入。
積極爭取金融機構信貸支持。組織銀企對接,解決產業發展資金瓶頸制約問題。發揮杭州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引導社會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和民間資金進入新能源產業,積極做好企業與杭州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對接,對發展前景看好的項目,跟進投資的比例可達到30%,最高600萬元。以正泰太陽能等龍頭骨干企業為主體,政府參與,積極引導組建新能源產業投資基金。積極創造條件,做好企業上市工作。
優先保障新能源產業發展要素需求。把杭州新能源產業基地建設和江東新城開發相結合,對技術較成熟先進、投資密度較大、帶動作用較強的新能源產業重大項目,所需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在當地切塊指標中予以優先安排,盡快完善水、電、路網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對進駐的新能源企業和投資項目,減免建設過程中的水、氣、電等增容費和供配電貼費,引導企業向基地內集聚。
(三)積極推進自主創新
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進一步加大對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企業技術開發費加計扣除等激勵政策的貫徹落實力度,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考核與資助結合,擴大財政對技術創新的資助規模,引導更多資金投入技術創新領域。
促進產學研合作創新。鼓勵企業與企業、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建立技術戰略聯盟,采取聯合出資、共同委托等方式進行合作研究開發,提升產業技術水平。
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對企業申報專利或購買國外專利技術給予資金補貼;把知識產權的擁有、運用、管理及保護作為本市企業技術(研發)中心、高新技術企業等的認定、評審、考核的必要條件之一。
(四)構建人才支撐體系
充分發揮杭州創業和人居優勢,以大學科研機構、骨干企業和留學生創業園為載體,以海外研究團隊為重點,引進太陽能、風能、新型動力電池產業領軍人才。鼓勵企業與高校聯合定向培育新能源產業方面的碩士、博士研究生。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聯合建立博士后流動站和工作站。落實管理、技術、知識等要素參與分配的政策,重視保護知識產權,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來基地創業。
(五)全方位開展招商選資
進一步提高招商效率。要繼續強化各開發區在招商引資中的主戰場地位,推動開發區由分散招商為主轉向組團式招商,共享招商資源,根據各開發區不同的產業定位和發展規劃有選擇開展招商,大力引進跨國公司。充分利用杭州良好的投資創業環境,開展“以民引外”、“以外引外”活動。發揮社會中介的作用,委托國際性專門機構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利用浙籍海外人士、留學生的社會關系網絡開展招商工作,形成全球化的工作網絡。
引導招商項目融入地方產業體系。鼓勵大項目就地采購配套產品,增進與本地產業配套協作關系;依托杭州優越的區位條件和豐富的智力資源,爭取外地大公司設立地區總部或研發中心。
積極做好大項目推進工作。對重大項目進行跟蹤服務,對重大招商項目在立項報批、規劃選址、用地、資金扶持和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予以優先保證,努力讓條件具備的項目盡快落地生根。
 
附件:杭州市新能源產業園規劃

附件
 
杭州市新能源產業園規劃
 
一、規劃依據
1、《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
2、《杭州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
3、《杭州市東部生態帶保護與控制規劃》
4、《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
5、《杭州市蕭山區次區域規劃(2003-2020年)》
6、《杭州市蕭山區綜合交通規劃》
7、《杭州義蓬組團分區規劃(2007年)》
8、《杭州市蕭山義蓬組團近期建設規劃(2009年)》
9、《杭州大江東新城發展戰略規劃》
10、《杭州大江東新城概念規劃》
11、《杭州江東新城概念規劃方案》
12、《杭州江東新城分區規劃》
13、《杭州臨江新城概念規劃方案》
14、《杭州臨江新城分區規劃》
15、《杭州江東前進工業園概念規劃方案》
16、《杭州江東前進工業園分區規劃》
二、規劃范圍
大江東新城是國際空港地區。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是全國第八位的國際性空港。大江東地區受空港的直接影響和帶動,是典型的國際空港地區。
大江東新城是面向上海的門戶地區。杭州灣錢江大道建成以后,大江東地區將成為杭州乃至紹興面向上海的門戶地區。
大江東新城是杭州灣區域關鍵節點地區。大江東新城位于杭州灣南翼的“龍頭”,處于杭甬發展軸帶上,是富有潛力的戰略性地區。
大江東新城是面向區域的交通樞紐地區。由蕭山空港、在建的出海碼頭、錢江通道、杭甬高速公路等構成日益便捷的對外交通體系。江東大道、在建和規劃的1號、6號、7號、8號軌道交通將進一步改善大江東與城市中心區的聯系。
基于大江東新城優越的發展條件,本次新能源產業園規劃范圍定于大江東新城內選址,具體在大江東新城(總面積500平方千米,其中規劃陸地面積421平方千米,錢塘江水域面積79平方千米)中江東新城、臨江新城、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前進工業園區(前進新城)的范圍內。具體規劃范圍如下:
1、江東新城:東至錢江大道,南至紅十五線、靖江鎮行政區劃北界、義蓬鎮、南陽鎮行政區劃北界,西、北至錢塘江岸線,包括河莊鎮、義蓬鎮、新灣鎮、黨灣鎮等部分區域,規劃面積148平方千米。
2、臨江新城:東、北至錢塘江岸線,西起九工段、八工段直河、梅林灣農場西界,南至十二埭橫河及與紹興接壤的北側河道,地域范圍涉及省水利圍墾綜合開發一場、第一農墾場、第二農墾場、梅林灣部隊農場、杭州高新開發區(濱江)圍墾“插花地”,以及新灣鎮、益農鎮部分區域,規劃面積160平方千米。
3、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前進工業園區(前進新城):西起錢江大道,東至九工段直河,北起錢塘江,南至江東大道,地域范圍涉及新灣鎮部分區域,規劃面積約40平方千米。
三、大江東新城概況
■ 自然環境:氣候溫和、地勢平坦
區域內氣候溫暖濕潤,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南緣,冬季長,春秋短,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C,年平均降水量1392毫米,常年無霜期248天。全年以偏東風和偏北風為主,春季和夏季以偏東為主,冬季以偏北風為主。該區域由于地勢平坦,水域廣闊,入夜江風盛行,日夜溫差較大。
■ 生態景觀:生態敏感、景觀多樣
大江東地區是杭州市區東部生態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傳統農墾區,城鎮化水平較低,是相對獨立完整的地理環境單元。錢塘江、灘涂濕地、河道、湖泊構成特色水系網絡。西南部七座孤丘沿江展布,構成濱江景觀輪廓線。景觀資源要素豐富,典型的景觀要素包括面狀的灘涂濕地、線狀的縱橫水系和點狀的七座山體。沿江灘涂濕地大量用于養殖水面。
■ 社會經濟:初具基礎、勢頭良好
大江東新城的經濟發展基礎良好。2008年規模以上工業產值489.69億元,財政總收入15.73億元。鄉鎮產業各具特色,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其中,靖江鎮、南陽鎮的鄉鎮生產總值超過20億元,工業增加值超過10億元。
大江東新城的工業初具規模。江東新城11.29平方千米啟動區,臨江新城18平方千米啟動區,已經形成一定的工業基礎。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前進工業園區(前進新城)正在加速開發建設。
■ 產業發展:門類眾多、層次不高
目前,大江東新城主要產業包括化纖、紡織、服裝、化工、汽車、機械等。產業門類較多,但都以地方性產業為主。引進的先進制造業初見成效,但其中高端產業、高新技術產業較少。各工業區、鄉鎮均有一定的特色產業、主導產業,但產業雷同較大。
產業綜合效益有待提升。現狀的企業大多定位于價值鏈低端,規模以上企業相對較少,急需新能源、新材料等地均用地產出效益較高的產業集聚。
■ 道路交通:發展迅速、相對滯后
總體來看,大江東區域目前對外聯系通道主要分布在區域的西南側,江東大橋建成后成為大江東與主城、下沙城的直接通道,但缺乏往北與湖州嘉興、往東與紹興寧波地區的直接聯系通道。
從大江東地區的內部道路交通建設來看,近年來發展迅速,得到明顯改善。新建的青六路、梅林大道寬42米,按二級公路建設,成為南北向的主要道路;紅十五線道路紅線控制寬度70米,按一級公路建設,成為聯系蕭山城區,并全線貫通的東西向主要道路;已經建成的江東大橋和正在建設的江東大道,為城市快速路,道路紅線控制寬度60米,以近期地面、遠期高架的形式成為大江東新城與杭州主城、下沙城聯系的東西向大通道;已經開工的錢江通道和即將建設的錢江大道從新城中部通過,成為快速溝通新城與上海、紹興、寧波等對外交通聯系的高速公路。
在江東新城和臨江新城內配合啟動區塊建設需要,已建設完成江東新城啟動區塊首期工程5.6平方千米的“四縱五橫”的主要路網,臨江新城已建成世紀大道、府前路、濱河北路和江東三路(Ⅰ標)、經四路、緯八路等啟動區塊內的主次干路。前進工業園也在快速推進啟動區塊建設,已啟動梅林大道、江東三路、江東一路等主干路網的建設。
新城內各城鎮依托外圍區域交通的改善,鎮區內新建道路與其溝通,如南陽鎮的文化路與紅十五線相接,義蓬鎮依托青六路方便對外聯系,河莊鎮的河莊大道、新灣鎮的新灣大道均與塘新線直接相連。
■ 市政設施:全面發展、加快建設
大江東區域的市政設施基礎薄弱,近年來隨著工業開發的要求,基礎設施的配套已全面展開,相繼建設了供電、供水、供熱、通信、排水等基礎設施。
區域內已建有蕭山區第二水廠,近期計劃建設江東水廠。
區域內除江東新城啟動區塊及臨江新城啟動區塊,隨道路建設,按雨污分流同步實施的雨污水管外,其余地塊多為雨污合流排放。蕭山東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近期將加快江東污水處理廠的建設。
區域內現狀有220KV義蓬變;110KV啟江變、前進變、河莊變、長征變、靖江變;在建220KV東梅變與110KV白浪變、印三變,35KV頭蓬變、新灣變、義盛變、永豐變等。區域外圍還有220KV合興變、220KV瓜瀝變、110KV梅西變。
區域內有大型熱電廠三座,即杭州錢江印染化工廠熱電廠、杭州富麗達熱電有限公司及陽城熱電廠。
■ 總體定位
以集聚發展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空港經濟為重點,強化現代產業功能、綜合服務功能、高端城市功能、一流生態功能,成為產業主導、生態優先、服務完善、品質高尚的大江東新城。
四、各新城發展概況
(一)江東新城
江東新城的前身杭州江東工業園區于2002年9月開園建設,2006年4月經國家發改委審核通過為省級開發區。其中啟動區塊11.29平方千米,首期4平方千米已基本建成。建成的主要基礎設施有:道路12條,總長20.1千米;綠化廣場13.5萬平方米;220KV變電所1座、110KV變電所1座、35KV開關站1座、10KV開閉所2座;6萬T/日排污泵站2座;連接30萬噸東片污水處理廠(一期)的外排管道工程,埋設給排水管線28千米;儲量為20萬立方米的氣化站1座,年供氣量可達一億標方;熱電廠1座,總裝機容量為3.6萬伏,鍋爐225噸,供汽能力達120T/小時;通訊管線20千米、廣播電視管線15千米;辦公管理用房5900平方米;入口處30余萬平方米的景觀湖和園區內兩條1600米長的景觀河,是園區的標志性景觀。截至目前,江東新城共有26家企業落戶投產,青年汽車等10余個項目正在抓緊建設中。
江東新城功能定位: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現代服務業為先導,集總部商務、金融信息、高教研發、高端商貿、現代物流、人居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的都市型、生態型、綜合型現代化工業新城。
(二)臨江新城
臨江新城的前身臨江工業園區組建于2003年3月,2006年4月經國家發改委審核通過為省級開發區,啟動區塊面積18平方千米。啟動區塊路網框架基本形成,建成道路總長達35千米,構筑了較為完善的內部交通網;日處理能力100萬噸(首期3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和日收集能力為30萬噸的污水泵站已運行,日供水100萬噸的自來水廠已動工建設;園區建有110KV、220KV變電所各一座,另有220KV、110KV變電所各一座即將開建,電力供應能充分滿足企業生產需求;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管網系統,共建設各類管線200多千米;綠化總面積已超過100萬平方米。
臨江新城功能定位:以先進制造業為主,融商貿、物流、居住、辦公、休閑旅游等城市功能于一體,杭州灣畔產業集聚化、布局合理化、環境特色化、設施現代化、功能完善化的宜居型、科技型、生態型、花園式海港新城。
(三)前進新城(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前進工業園區)
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前進工業園區(前進新城)為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在蕭山區的戰略拓展區,是杭州實施“城市東擴、跨江發展”戰略的重要增長極。目前有梅林大道、江東五路、江東三路以及西三路等4條道路在建,市政基礎設施也日趨完善。
前進工業園區功能定位: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戰略拓展區、大江東新城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提升的示范引領區、杭州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集聚區。
五、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與大江東新城發展戰略規劃保持一致,即近期為2009-2015年;遠期為2016年至2020年。
六、規劃目標
    根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求及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戰略,明確選址定位、建設規模、產業結構、綜合交通、市政配套、生態環境等規劃內容,制定科學的新能源產業空間布局方案,提出可操作性的規劃建設時序和實施建議。
七、新能源產業園選址規劃

(一)選址原則

1、空間相對集聚
新能源產業是一個產業鏈相對較長、集成度相對較高的產業,產業發展的集聚效益要求在空間上要有集聚規模,產業布局應相對集中。因此,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應盡可能使新能源產業發展空間相對集中,空間形態相對完整,這樣更有利于今后杭州市新能源產業園發展優化布局,實現空間的可持續發展。
2、依托“三城一區”資源
江東新城和臨江新城二個省級開發區的啟動區塊已初具規模,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前進工業園區(前進新城)也已啟動,道路框架基本形成,基礎設施相對完善。規劃新能源產業園應盡可能鄰近啟動區塊,以便依托現有道路基礎以及公共服務設施,減少新能源產業園的前期基礎投資。
3、對外交通條件便捷
新能源產業園應充分考慮對外交通的便捷性,選址應盡可能靠近城市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出入口,方便生產要素的流通和交換。
4、便于近期快速啟動
選址應綜合考慮道路建設、基礎設施配套、區域規劃等因素,盡量選擇近期可快速啟動建設的“熟地”,落實在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區塊空間內。

(二)規劃選址方案

根據大江東新城及“三城一區”的功能定位以及江東新城、臨江新城和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前進工業園區(前進新城)的新能源產業園現狀基礎情況分析,新能源產業園采取“一園多塊”布局,分為產業發展適度錯位和空間有一定隔離的江東、臨江、前進等三個新能源發展區塊。具體方案如下:
1、用地規模和四至范圍
總用地面積9.73平方千米,其中工業用地7.12平方千米。
具體涉及江東、臨江、前進各自園區的規模和四至范圍如下:
江東新城:東至縱四路、錢江直河,南至江東一路,西至靖江路,北至江東三路、江東五路,用地面積3.73平方千米,其中工業用地3.04平方千米。(以下簡稱江東地塊)。
臨江新城:東至經十路,南至緯二路、規劃支路,西至經四路、前進路,北至江東一路、規劃道路,用地面積4.38平方千米,其中工業用地2.88平方千米。(以下簡稱臨江地塊)。
前進工業園區:東至地塊邊界,南至臨鴻東路,西至豐樂路,北至新一路、濱江二路,用地面積1.62平方千米,其中工業用地1.20平方千米。(以下簡稱前進地塊)。
2、江東地塊綜合分析
■ 用地優勢
江東地塊用地位于江東新城啟動區塊內,是江東新城近期重點發展建設區域,地塊方整規則,地勢平坦開闊,啟動區塊內的吉奧整車等大型汽車項目已經啟動,容易形成產業集聚,加快新能源產業鏈的初步形成,從而更好地推動新能源產業發展和防止無序發展、惡性招商競爭,在杭州制造業發展的主平臺大江東新城區域內統一規劃建設一個大體量、高層次的新能源產業園。
■ 交通優勢
地塊位于錢江大道與濱江二路交叉口的西側,可充分利用錢江大道與濱江二路的互通立交,實現與上海、寧波等周邊城市的聯系,且地塊四至邊界皆為江東新城的主、次干路,與杭州主城、蕭山城區等聯系十分便捷通暢。地塊內部的東西向江東一路、二路、三路、四路、五路均已建成,南北向道路也正在建,其內部道路網框架可較快形成。
■ 設施配套優勢
地塊位于江東新城啟動區塊內,可充分利用其現有道路、市政公用及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降低地塊內投資成本,可盡快安排新能源及相關產業項目落戶,實現地塊在近期內的快速啟動建設。
■ 土地資源優勢
該區塊內僅涉及幾家小型工業企業,且民居數量極少,拆遷量少,有利于地塊的快速啟動,降低前期拆遷的成本。
■ 不利條件
該地塊與前進地塊、臨江地塊的空間距離相對較遠,不利于整個大江東形成一個連續完整的新能源產業空間形態。
3、臨江地塊綜合分析
■ 用地優勢
臨江地塊用地位于臨江新城啟動區塊北側,是臨江新城近期重點發展建設區域,土地資源豐富,區塊內已有東方電氣、聯源重工、集美非晶硅薄膜、賽恩斯動力鋰電池、中國兵器集團的風電傳動裝置等項目已經或即將進駐,新能源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具有較強的產業集聚效應,能使臨江新城更好的打造成為集研發、生產、應用于一體的新能源產業發展空間載體,聚集一批有規模、有品牌的新能源企業,引進一批產業帶動力強、投資規模大、經濟效益好的項目,實現新能源產業在地塊上的集群化發展、規模化發展。
■ 交通優勢
臨江地塊位于江東大道北側,近期可依托梅林大道、臨江大道、世紀大道、府前大道等道路與外界聯系,遠期可利用江東大道直接與杭州主城及周邊城市聯系。
■ 設施配套優勢
地塊位于啟動區塊北側,可充分利用其現有道路、市政公用及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實現地塊在近期內的快速啟動建設。現園區內已建設有220KV東梅變,110KV長征變,日處理30萬噸污水提升泵站,富麗達熱電廠,電信、聯通、廣電、移動等通訊基站,建成道路35千米,建成給水、排污、通訊弱電、供熱、電力等各類管線200多千米等工程。各類設施配套完善。
■ 土地資源優勢
該區塊內涉及幾家小型工業企業,需拆遷的民居數量較少,有利于地塊的快速啟動,降低前期拆遷的成本。
■ 不利條件
該地塊范圍內涉及部分農保田,需對土地指標進行置換,且與江東地塊空間距離較遠,不利于整個大江東形成一個連續完整的新能源產業空間形態。
4、前進地塊綜合分析
■ 用地優勢
前進地塊位于前進工業園啟動區塊北側,且與東南邊的臨江地塊距離較近,可形成較為緊湊的空間布局形態,有利于兩區塊各項配套設施的共建共享。該地塊的規劃基礎較好,已有正式編制完成啟動區塊控規及汽車產業園控規,目前正在編制前進工業園分區規劃,并已形成初步規劃方案。
■ 交通優勢
園區對外交通可充分依托錢江大道和江東大道,實現與周邊城市以及主城、蕭山的直接對接。園區內梅林大道、江東五路、西三路、豐樂路、江東一路、江東三路等道路已于2008年陸續開工建設,水電、氣等配套也將隨路同步建設。
■ 設施配套優勢
地塊南部為規劃園區公建副中心,近期將配套設置行政辦公、商業金融、文化娛樂、居住安置等功能。
■ 土地資源優勢
地塊內現有的建筑量相對較少,能保證征地拆遷工作順利完成,為地塊的快速建設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 不利條件
因該地塊未在前進工業園啟動區塊內,無法方便的利用前進工業園現有及規劃建設中的基礎配套設施,需要較大的資金前期投入。
該地塊與江東地塊空間距離較遠,不利于整個大江東形成一個連續完整的新能源產業空間形態。
5、整體評價
本方案特點是整體式空間布局,形成兼顧完整性和獨立性的新能源產業園空間形態。
符合建設實際,構建帶狀發展空間。比較符合三個地塊的實際建設情況,與其整體發展銜接較好。以連續的帶狀發展空間,對應新能源產業集群和新能源產業鏈的產業發展理念,為今后各類新能源相關產業提供合理的空間布局架構。
空間相對集聚,同時保持相對獨立。江東、臨江、前進的新能源產業區塊形成相對集中的產業帶,同時又保持了相對獨立性。既能實現新能源產業空間的連續性和配套的整體性,又符合新能源各具體產業不愿“扎堆”的產業特性。
交通區位優勢顯著。充分依托江東大道和錢江大道兩條區域性交通大動脈,使整個新能源產業園與上海、寧波、紹興等周邊地區以及杭州主城緊密相連。
合理預留發展空間,確保開發有序推進。體現高目標、高起點規劃理念,為描繪杭州大江東新城新能源產業園的宏偉藍圖打好基礎。通過適當擴大新能源產業用地規模,合理預留未來發展空間,具備較好的空間成長性,以便能在今后規劃中貫徹在主要對外交通干道沿線預留經營性項目用地的發展理念,做到有地優用,同時滿足新能源產業中遠期發展的配套建設需要。確保在新能源產業園建設的各個時期,各項建設都能有序穩步的開展。
八、新能源產業園空間布局規劃
新能源產業園規劃立足各園區既有經濟,結合產業園區位、土地、生態環境條件,發揮比較優勢,在發展定位、產業選擇和重點領域等方面與周邊的開發區和工業功能區形成分工協作和功能互補關系,構建差異化特色競爭優勢。適當突破現有行政管理,對江東、臨江、前進三個地塊統一進行規劃,并考慮到動態適應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的可能性,合理規劃產業功能分區,統籌考慮道路、給排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探索建立完善產業園不同行政主體的協調發展與整合機制,實現協同發展。
參照周邊城市新能源產業園開發建設成功的經驗,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注重產業生產服務功能匹配,構建適宜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投資環境;強化資源集約利用,不斷提高土地、能源、水等重要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產業集聚集約發展。
把創新作為產業開發的根本,積極推進創新機制和創新平臺的建設。原有項目擴建及新上項目要與產業升級、創新相結合,積極開發行業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推進產品上檔次和更新換代,提升產業發展層次。
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要不斷提高引進項目的環保門檻,實現可持續發展。充分利用綠地、道路和水體優勢,有機疏散工業功能區塊,體現自然環境特色和地方風格特色,創造優美協調、充滿生機、富有個性的新興新能源產業園的景觀特色。
明確重點發展的產業門類、招商引資門檻和建設區塊,科學籌劃重大建設項目,加強包裝推介,主動對外招商,加大資金投入,強力扶持新能源產業園加快發展。

(一)規劃指導思想

1、產業環境的和諧性,即產業發展必須與環境相協調,確保低污染和清潔生產;
2、產業定位的前瞻性,即產業定位要考慮到產業結構升級的基本趨向及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主導趨勢與演進規律;
3、產業布局的區位性,即產業布局需要有“區位指向”,要考慮到區位優勢、要素稟賦及產業發展的集群性;
4、產業發展的錯位性,即要與其他的開發區形成差異化發展,創建特色產業與優勢;
5、產業操作的可行性,即要有現實的操作性,滿足基本的初始條件。
在以上五個指導思想中,特別需要強調的是錯位發展問題,沒有差異化發展就不可能形成強大的產業競爭力。

(二)規劃布局原則

1、以生態保護為前提。優先落實生態保護對用地的要求,明確劃定空間管制分區,確定建設用地的增長邊界,作為規劃布局的前提。
2、以交通路網為基礎。深化研究交通路網的對外銜接、門戶樞紐的交通聯系、路網骨架體系的梳理、內外軌道交通線網的選線、以此作為規劃布局的基礎。
3、優地優用。根據環境特點、交通區位、用地條件等,科學布置用地功能,充分發揮用地的經濟價值。
4、成軸成帶。重點突出江東大道、錢江大道兩條道路發展主軸的骨干作用,依托主要道路、軌道站點等戰略通道和設施進行綜合開發。并在發展主軸上形成彈性生長的軸帶式開發骨架。
5、統籌協調。規劃布局充分考慮各開發主體的邊界。功能安排與項目配置考慮各分區的自身條件、功能定位,進行公平劃分,帶動積極性。市政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布局和建設,實現服務共享。

(三)規劃思路及目標

規劃的主要思路:新能源發展持續穩定,生態環境更加友好,園區建設更加完善,綜合實力更加強勁。
1、近期目標
到2015年,形成開發初具規模、基礎設施配套、生態環境良好、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新能源產業園,為進一步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2、遠期目標
到2020年,基本完成開發,形成產業優勢明顯、創新能力突出、布局分工合理、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上佳的新能源產業園,奠定在以產業主導、生態優先、服務完善、品質高尚為發展目標的大江東新城中新能源產業園的地位。

(四)土地利用規劃

1、江東地塊
江東新城新能源產業園規劃范圍為:東至縱四路、錢江直河,南至江東一路,西至靖江路,北至江東三路、江東五路。總用地面積373公頃,其中工業用地304公頃,綠地22.4公頃,道路用地39.93公頃,水域6.67公頃。
江東地塊內部道路布局規整,主次干路縱橫交錯,框架性主干路靖江路、江東五路、江東三路及一般主干路江東一路均穿越本地塊,工業用地比較集中,空間形態相對完整,容易形成產業集聚,有利于新能源產業園發展優化布局,實現空間的可持續發展。
表1                 江東新城新能源產業園規劃用地平衡表
分類代號 用地名稱 面積(公頃) 比例(%)
M1 工業用地 304 81.50
S1 道路用地 39.93 10.71
G12 街頭綠地 22.4 6.00
E1 水  域 6.67 1.79
  合  計 373 100
2、臨江地塊
臨江新城新能源產業園規劃范圍為:東至經十路,南至緯二路、規劃支路,西至經四路、前進路,北至江東一路、規劃道路。總用地面積438公頃,其中工業用地288公頃,綠地102.48公頃,道路用地28.68公頃,供電用地3.67公頃,水域15.17公頃。
臨江地塊內部形成了由南北向框架性主干路世紀大道,一般主干路前進路、經四路、經十路和東西向一般主干路江東一路圍合而成的新能源產業園用地,由于防護綠地的間隔,形成了南北兩片相對完整的工業用地片區,位于經四路西側的市政設施用地是規劃220KV化工變。
 
表2                 臨江新城新能源產業園規劃用地平衡表
分類代號 用地名稱 面積(公頃) 比例(%)
M1 工業用地 288 65.75
S1 道路用地 28.68 6.55
U12 供電用地 3.67 0.84
G G12 街頭綠地 56.55 12.91
G22 防護綠地 45.93 10.49
E1 水  域 15.17 3.46
  合  計 438 100
3、前進地塊
     前進工業園區新能源產業園規劃范圍為:東至地塊邊界,南至臨鴻東路,西至豐樂路,北至新一路、濱江二路。總用地面積162公頃,其中工業用地120公頃,綠地18.4公頃,道路用地14.8公頃,水域8.8公頃。
前進地塊內部由南北向框架性主干路梅林大道分隔成東西兩片完整的工業用地片區,而框架性主干路濱江二路和一般主干路臨鴻東路東西向穿越地塊,可實現與周邊城市以及主城、蕭山的無縫對接。
    三門峽富通新能源生產銷售顆粒機、秸稈壓塊機、飼料顆粒機、木屑顆粒機等生物質燃料飼料成型機械設備,同時我們還有大量的生物質顆粒燃料出售。
表3              前進工業園區新能源產業園規劃用地平衡表
分類代號 用地名稱 面積(公頃) 比例(%)
M1 工業用地 120 74.07
S1 道路用地 14.8 9.14
G12 街頭綠地 18.4 11.36
E1 水  域 8.8 5.43
  合  計 162 100


  • 上一篇:哈爾濱市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管理辦法
  • 下一篇:杭州市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二)
  • 更(geng)多(duo)
    木屑顆粒機